We use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By your continued use of this site you accept such use. To change your settings please see our Privacy Policy.
关闭

FIB线路修补

材料分析 (MA)

窗口

软件

二手机台

MA-tek FTP

永续报告书

How can we help you? Get in touch with us

FIB

技术原理

聚焦离子束显微镜 (Focused Ion Beam, FIB)

聚焦离子束显微镜是运用镓 (Ga) 金属来做为离子源,因为镓的熔点为 29.76°C,且在此时的蒸气压为 «10-13 Torr,所以很适合在真空下操作。在使用时,液态的镓会沿着灯丝流至针尖,当外加电场强到可以将针尖的液态镓,拉成曲率半径小于一临界半径的圆锥体(Taylor cone) 时,镓就被游离而喷出,形成镓离子束,此离子源小于10 nm,能量分散约为4.5 eV,亮度约为106 A/cm2.sr。所以可以用来做为很精确的奈米结构加工的工具,所以也可称之为奈米雕刻刀。

 

聚焦离子束显微镜的系统,是由液态离子源、聚焦与扫描透镜、样品移动平台、反应气体喷嘴及信号侦测器所组成。透过此系统,我们可以做选区的溅射来去除物质、金属的沉积与蚀刻、及绝缘层的沉积与蚀刻,所以也是微机电 (MEMS) 加工很好的工具平台。

 

除了单枪离子束之外,聚焦离子束显微镜上另外还可装设电子束系统,而形成所谓的双束聚焦离子显微镜(Dual Beam FIB),也就是同时具备了扫描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 SEM) 及聚焦离子束显微镜于一身,可以用电子束来寻找目标区及观察影像,而离子束做精密切割目标区,不会破坏其他样品结构,因此可以做奈米级精确的位置定位与切割,及奈米级的TEM试样薄片制作。

 

 

 

 

分析应用

FIB设备的具体应用可大致分类为:

  1. 积体电路的线路编修
  2. 定点剖面与SEM观察
  3. 离子穿隧影像对比 (Ion Channeling Contrast)
  4. 穿透式电子显微镜 (TEM) 试片制备

图-1聚焦离子束显微镜

(a) 液态金属离子源

(b) 单束系统,具备多种反应气体例如:Br2、XeF2、TEOS,专攻电路编修之用

(c) 双束系统,汇集电子束及离子束于一机,专攻精准定位剖面切割及TEM样品制备

 

 

 

实际应用1 线路修补 (Circuit Editing)

在积体电路产品开发时,当首批晶片出厂时,若电路上有设计错误或功能不正常时,就需要透过线路修改来验证电路设计。

 

在早期,需要修改光罩与重新投片来进行电路修改与验证,这是费时又耗财的。

 

当积体电路制程持续微小化后,这个作法所需的经费,更是急遽的增加。

所以当FIB能够执行金属及绝缘层的沉积与蚀刻后,俨然成为微小化的晶圆厂的后段制程生产线。

所以可以在极低费用下,快速地提供电路的编修,或光罩修补,加快产品的验证。

所以最多只要改版一次光罩,就可以完成产品的开发。

 

针对积体电路产品封装以及要编修的位置的不同,电路编修,又可以分为正面编修 (Front-side Editing) 与背面编修 (Back-side Editing) 两大类。

 

 

一、正面编修
是由积体电路的最上层开始施工至下层金属层的编修位置,也就是需挖过保护层及上层的金属导线层到欲编修位置,图2为正面电路编修的步骤范例。

 


二、背面编修

是由矽晶片底部开始施工至编修位置,也就是需挖穿矽基板及/或下层的金属导线层到欲编修位置,图3为背面电路编修的范例。

 

 

一般而言,编修的难度依电路结构差异而有不同,施工编修位置的可用开挖空间越大,则施工的难度越低;上层金属导线的编修比底层的金属导线容易;铝金属导线则比铜导线容易施工;正面编修则较背面编修容易。

 

常用的编修工程包括绝缘层深井的开挖、金属线的切断或切穿、绝缘层深井的金属填充,金属连线、点针的金属垫、电容制作及电阻制作。

 

绝缘层沉积是由离子束来促成反应气体裂解,进而生成SiO2,常用的气体为TEOS或TMCTS。金属沉积的反应气体则有沉积白金(Pt)的 (CH3)Pt(CpCH3),沉积钨 (W)的W(CO)6 。

 

FIB沉积的 W 比 Pt有较低的阻值,填洞的能力也好,但是沉积速率比较慢,需花费较长时间施工。碳膜的沉积气体则是用C10H8铝金属的蚀刻,则可用碘 (I2)、溴 (Br2) 或氯 (Cl2) 来达成。

 

而铜的蚀刻,则用镓及水气来溅蚀铜金属。

 

绝缘层的蚀刻,则是用XeF2来达成化学蚀刻反应。

 

图-2 正面电路编修的步骤范例:

(a) IC开封盖 (decapsulation)

(b) 开孔与填充金属

(c) 连线与切断 (计划)

(d) Pt连线

(e) M2切断 (完工后结果)

   

 

图-3 背面电路编修的俯视与侧视图

(a) 背面编修形成点针垫 (probe pad) 来测电路信号

(b) 背面编修样品横截面的示意图

 

 

针对前瞻制程的积体电路,由于线宽即线距的微小化,造成FIB电路编修的困难,因应此一难题,有下列几个方向来克服:

  1. 系统性能的提升,这包括:样品台移动的精确度与稳定度、离子束的大小与稳定度、信号侦测器的性能与摆放位置及气体喷嘴的样式与位置控制等。
  2. 蚀刻与沉积反应气体的开发,以提供高深宽比的深井开挖,及均匀沉积的高阻值绝缘层与低阻值金属层。
  3. 如何降低电荷的累积,以避免造成积体电路的损坏。

 

 

实际应用2 横截面结构观察

FIB可以很精确地在需要做剖面切割的位置进行开挖,故障分析或是制程监控经常运用双束FIB进行特定点观察,先以电子束影像(即SEM影像) 来搜寻欲切割的位置,定位后再以FIB进行切割,剖面完成后,再以电子束来取得断面的影像,如图4(a) 所示。图 5(b) 为一铜导线制程之积体电路的横截面结构。

 

图-4 (a) 以FIB制作横截面试样的程序示意图

图-5 (b) 9层金属制程的IC以FIB定点横截面切割后之横截面SEM影像

 

 

 

实际应用3 离子通道式影像对比 (Ion Channeling Contrast)

在观测固态晶体样品时,由于原子的规则排列,在特定的晶体方向与晶面间,形成许多类似长通道的规则晶格间隙,当离子束对准这些方向时,离子可以长驱直入,不会和样品中的表层原子产生碰撞,因而没有二次电子或背向散射的入射离子产生,所以信号侦测器收到的信号较弱。

 

但是若是离子束没有对准这些方向,在表层即会和样品原子产生碰撞,因而有较多的二次电子或背向散射的入射离子产生,所以信号侦测器收到的信号较强。

 

因此所获得的影像会有显著生明暗对比,这就是所谓的离子通道对比效应,如图6所示。

 

图-6 离子对准与未对准晶体通道方向的示意图。 (图中"穿隧的Ga+"改为"通道的Ga+")

 

 

离子通道影像对比效应可以清楚显示不同晶体的叠层结构,因此可用于晶粒大小与方向的分析。在图7(a)中光学显微镜OM影像显现不同材料因反射率和折射率不同而形成的对比,或是试样因截面研磨而造成的材质软硬高低差,来分辨不同材料成份,但是图7(b)的FIB离子通道影像可以进一步显现锡球内Pb-Sn的晶粒结构,这些晶粒大小的分布可以透露锡球接合过程的热处理温度梯度,代表在PCB板和IC之间的温差。

 

图-7 (a) 锡球横截面的光学影像;(b) 锡球的FIB离子通道影像

 

 

 

实际应用4 TEM试片制备 (Pre-Thin, Lift-out, Omni-probe)

在FIB横截面的TEM样品制备上,有三种作法:预先薄化法 (Pre-Thin)、静电吸取法 (Lift-out)、探针取出法 (Omni-probe)。

 

至于FIB的选择,则取决于样品的分析需求。图8(a)、(b)显示预先薄化法的试片制备,先以研磨方式将试片减薄到5-10 m后,再用FIB减薄到可供TEM观察的0.1 m厚度。这个方法的优点是可得到非常大面积(~50 m),且厚度均匀的TEM试片,由于薄区四周仍由相同材质的材料固定住,因此薄区试片不会有变形或卷曲之虑,但是这个方法必须经研磨,再经FIB切割,因此比较费工、耗时,仍有研磨失败的风险。

 

图-8 (a)、(b) 预先薄化法 (Pre-Thin)

 

 

 

图9 显示吸取法的试片制备,先以FIB将取样区减薄后,再以U形切割将薄片与样品分离,最后以玻璃探针,以静电吸附方式将其取出后,置于具碳膜的铜网上。

 

这是目前最快速省时的TEM试片制备法,每个试片的制作工时在1小时以下,因此大量TEM试片的制作都是采用这个方法,但是这类试片一旦被搁置在碳膜上,即无法再作任何加工或重工,因此无法保证试片的最佳品质,最终试片厚度的判断,仍须仰赖FIB工程师的工作经验。

 

图9 静电吸取法 (Lift-out)

 

 

图10 显示探针取出法,将试片以FIB粗切至1-2 mm左右脱离样品后,以FIB沉积Pt将探针与试片焊在一起,再移动探针将试片移至试片座,以FIB沉积Pt将试片焊在试片座上后,以FIB将探针切离试片,最后再以FIB将试片细修至可供TEM观察的薄度。

 

这是最复杂、最耗时的TEM试片制备法,全部工时大约1.5-2小时之间,但是这个方法可以在TEM观察后若有任何需要局部修整的试片厚度,可以一再的重覆进出FIB再施工,因此可以保证TEM试片制备的零失误与零风险,通常对于非常重要的试片分析皆采用此法。

 

图-10 探针取出法 (Omni-probe)

TEM试片制作过程的各步骤纪录:

(a)、(b) 黏贴探针到切好的试片上

(c) 吸出试片

(d) 黏贴试片到试片座上

(e) 切断试片上的探针

(f) 将试片座和试片置入TEM观察

 

 

联络窗口

台灣湾实验 | 竹科

先生

: +886-3-6116678 ext:2619

: +886-970-057-126

: fa-cut@ma-tek.com

台湾实验室 | 台南

先生

: +886-3-6116678 ext : 5160

: +886-970-036-030

: tainan@ma-tek.com

 

上海实验室

先生

: +86-21-5079-3616 ext:7109 / 7064

: - - - - - - -

tem_sh@ma-tek.com

厦門实验室

谢先生

: - - - - - - -

: 189-6512-1056

  189-6510-9731

: tem_xm@ma-tek.com

 

日本实验室|名古屋

李先生

: - - - - - - -

: +81-52-705-1688

 jptem@ma-tek.com